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《笑傲江湖》
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《笑傲江湖》
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《笑傲江湖》
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上海报道(bàodào)
2010年,《华西都市报》一张名为《路灯下的芭蕾》的新闻照片(xīnwénzhàopiān)引发全国关注,照片中姚启凤(yáoqǐfèng)一家(yījiā)(yījiā)成为“逆境追梦”的象征。2025年6月14日(rì),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》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。该片由周洪波执导,以姚启凤(片中“姚姚”)的真实经历(jīnglì)为基础,讲述她从路灯下的草根舞者到国际舞台(wǔtái)的一段旅程,同时呈现父亲病重时一家三口的情感交织,记录下这个普通家庭从追逐舞台高光到捕捉生命微光的心路历程。
首映后,导演周洪波、姚启凤及母亲白女士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。对于这部以自己家庭为主角的(de)纪录电影,姚启凤坦言“有一种隔着不同时空跟自己对话的感觉”,很奇妙。小时候的她(tā),在片中曾说过(guò),18岁的自己要办一场舞会,邀请爱她的人来看。目前(mùqián)在川音(zàichuānyīn)读研(dúyán)(舞蹈创作)的24岁的姚启凤,坦言自己一直处在前行的道路上,在向梦想越来越靠近(kàojìn)。而她研究生毕业前,就会有一场自己编排的晚会,她一定会做到。
2010年10月9日,成都大慈寺门前,因家境贫寒而无(wú)钱上舞蹈培训班的10岁女孩姚启凤,每天(měitiān)夜晚在(zài)路灯下练芭蕾。摄影:朱建国
从一张照片到一部纪录(jìlù)电影
2010年10月初,一个小雨(xiǎoyǔ)的(de)秋夜,昏黄的路灯灯光投射在成都大慈寺小广场上,热爱舞蹈又无钱上培训班的姚启凤,在父亲的帮助下,将广场护栏当作练功房的把杆,苦练芭蕾基本功。这一幕,正好被(bèi)《华西都市报》记者朱建国用相机记录(jìlù)了下来(xiàlái),这张新闻照片引发全国关注,姚启凤一家也成为“逆境追梦”的象征。
这则新闻(xīnwén)也(yě)引起了纪录片导演周洪波的关注。2011年,周洪波导演及其团队开始拍摄姚启凤及家人,摄制组期间辗转成都、武汉、上海、布里斯班多地,镜头中的全国热点慢慢归于平静(píngjìng)但丰富的日常,使该片在时间和空间的大(dà)范围跨度上形成了厚重叙事。十年后,姚启凤的父亲病危,他打电话给导演,希望记录他们一家人紧紧(jǐnjǐn)依偎的最后(zuìhòu)时刻。
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(zhījiā)》姚启凤剧照。 图据片方
时间又滚滚向前过了几年(jǐnián)(nián),2025年6月14日,作为(wèi)本届上影节“SIFF纪录(jìlù)”国际展映单元唯一一部国产纪录片,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》举行全球首映。这粒由《华西都市报》一张照片播下的(de)(de)种子,经过姚启凤一家的向阳生长,经过周洪波导演及其团队的点滴记录,最后成长为一部真实记录的感人之作。影片中,小时候的小启凤曾经说,18岁的时候,自己想要举办一场舞会(wǔhuì),邀请(yāoqǐng)所有爱她的人来看。2020年,片中20岁的姚启凤,虽然没有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,但她仍围绕在自己热爱的舞蹈身边,向着梦想前进。
此外,电影(diànyǐng)中,十多年前成都的(de)城市风貌,也一一记录下来。十多年前的大慈寺周边还在建设中,如今,这里已是成都最繁华的景区之一。人民公园,成都的马路(mǎlù)、街道,当时的人休闲的方式等等,在片中都被大量保留。相信会让不少成都看到都觉得(juéde)亲切和珍贵。
《捕光(bǔguāng)之家》海报。图据片方
这不仅是一个人(rén)的故事
而是一家人用爱捕捉光的(de)故事
首映后,导演周洪波(zhōuhóngbō),及片中两位(liǎngwèi)主角姚启凤及妈妈白女士,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。谈及拍摄纪录电影《捕光之家》的(de)(de)初衷,周洪波坦言,2011年开始,拍摄姚启凤及家人的故事,是源自彼时澳大利亚一位电影节(diànyǐngjié)主席被姚启凤的故事感动后发出的邀请(yāoqǐng),希望借由这部纪录片,实现文化的交流。影片呈现的是姚启凤的高光故事,她在澳大利亚的舞台上表演,赢得(yíngde)掌声。但人生的高光过后,还有更多不一样的东西要面对,这是周洪波好奇的点:“特别是她说,18岁的时候,想邀请非常爱她的人都来看她的舞台。我(wǒ)想看看成年之后的她是什么样子?她是一个(yígè)(yígè)芭蕾舞(bālěiwǔ)的明星,还是成为一个普通人,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轨迹?”于是,从2018年到2020年,周洪波又继续记录着姚启凤一家人的生活。
2020年,姚启凤的父亲(fùqīn)病危,他打电话给导演周洪波,希望记录他们一家人紧紧依偎的最后(zuìhòu)时刻(shíkè)。病房中,父亲让姚启凤再给自己跳了最后一次芭蕾舞。这一幕,让人感动。在(zài)周洪波看来,这是一位父亲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前,给女儿最后的托举。
十年前拍好的(de)(de)(de)那部片子,名叫《白舞裙》,着眼在姚启凤的身上。十年之后,姚启凤走上了舞蹈创作的学习之路。加上(jiāshàng)新素材重新(chóngxīn)剪辑后,导演周洪波发现,这不仅仅是姚启凤一个(yígè)人的故事(gùshì),还是这一家人用彼此的爱去紧紧团结在一起,捕捉光的故事,片名因此被定为《捕光之家》。全片中,给导演周洪波冲击最大的一段,是一直为家庭辛勤付出的姚妈妈告诉(gàosù)其他人(qítārén)“我的女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她的命运”。周洪波说(shuō):“我们如何跨越自己的阶层,让自己的孩子能到达更好的地方?姚妈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,是有一股劲儿在的,特别打动我。这是这部片子的支点,支撑片子里所有的人物往捕光的方向去。”
首映当天,是继2020年纪录电影拍完后,周洪波与姚启凤及姚妈妈的(de)第一次见面。这些(zhèxiē)年,姚妈妈每年都会寄香肠腊肉给周洪波导演,也偶尔就女儿的近况,问问导演的看法。谈及这些年姚启凤的变化,周洪波笑言,小时候的启凤是一个跳舞的小朋友,天真可爱,“现在(xiànzài)她会跟我讲片子的结构,讲非遗传(yíchuán)承,她现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年轻人。”对于影片(yǐngpiān)中大量保留的15年前成都(chéngdū)(chéngdū)的城市风貌,周洪波坦言,非常期待成都观众观影后的反馈。他希望能有机会,到成都来举行电影路演,与成都观众交流(jiāoliú)。
姚启凤和周洪波导演(右二(yòuèr))。 摄影:张挺
“芭蕾女孩”姚启凤(yáoqǐfèng):
我仍在(zài)向梦想靠近的路上
看完《捕光之家》,姚启凤内心的感受很奇妙:“有一种隔着不同时(shí)空(shíkōng)跟自己对话的感觉,能看到小时候(xiǎoshíhòu)的一些事情跟现在(zài)有很多看不到的联系。”比如影片中,在澳大利亚短暂交流学习时,当地跳舞的小舞者问姚启凤,“以后想成为一个芭蕾舞者吗(ma)?”姚启凤当时回答的是:“所有舞蹈。”现在,姚启凤是川音舞蹈创作方向的一名研究生(yánjiūshēng),她说:“所有舞蹈我都在学习。”
整部影片中,姚启凤最喜欢的点是,妈妈对自己的很多(hěnduō)付出被呈现出来:“以前很多报道都关注(guānzhù)照片下我和爸爸的故事,但是如果没有妈妈的教育,没有妈妈的托举,我是没有办法跟爸爸一起出去的。我也很想要让大家了解(liǎojiě)到,妈妈很了不起(liǎobùqǐ)。”
姚爸爸去世(qùshì)前,曾对姚妈妈(māmā)说:“你是很坚强的(de)女人,你要胆子大(dà)一点,放开一点。”之后(hòu),姚妈妈开起了餐馆,好手艺得到了很多食客的好评(hǎopíng)。姚妈妈在餐厅忙碌的画面,也出现在《捕光之家》中(zhōng)。镜头里的她,比起十年前更成熟、沉稳,是经历了生活的锤炼后依然积极生活的模样。回看过去十多年一路的不易,姚妈妈内心有(yǒu)一些沉重,更多的是感谢:“影片记录了我们一家人在这么困难的时候,坚持下来了。看到自己的过去到现在,家庭的变化,孩子的成长,很感谢周导。”
谈及小时候经历“高光时刻”,到如今仍在追梦路上,姚启凤说,现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:“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些抱负,想要一种更温柔的追梦方式(fāngshì)(fāngshì)。”姚启凤坦言,这些年,也有公司找到她,想要签约,送她进娱乐圈:“我更喜欢更沉淀(chéndiàn)一些的方式,让自己的内心能得到平静(píngjìng)。我觉得现在的自己过得(guòdé)好。”
姚启凤与妈妈(māmā)在路演现场。摄影:张挺
影片中,10岁的(de)小启凤曾经说,18岁的时候(shíhòu)想要举办一场(yīchǎng)舞会,邀请所有爱她的人来看(láikàn)。而现在,24岁的姚启凤,仍走在前行的道路上,向梦想越来越靠近。而她研究生毕业前,就会有一场自己编排的晚会,她说:“我一定会做到。”
至于未来,这部纪录片是否还有可能(néng)继续往下拍,周洪波导演笑言,如果能等来投资,他也很有兴趣开启拍摄:“她一直在创造(chuàngzào)自己(zìjǐ)的光,我也很期待看到姚启凤此后的变化。”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