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本强农 共绘新景 ︳卫辉市南社村:蔬菜村的“链”动力
固本强农 共绘新景 ︳卫辉市南社村:蔬菜村的“链”动力
固本强农 共绘新景 ︳卫辉市南社村:蔬菜村的“链”动力党(dǎng)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(zǒngshūjì)多次到河南视察,对我省“三农”工作寄予殷切期望。
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(zhǔtuō),全省各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积极发展特色(tèsè)富民产业,扎实推进乡村(xiāngcūn)全面振兴,不断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(nóngyè)农村现代化之路,交出了一份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出彩答卷。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(zhàozhènjié) 代娟 通讯员 李娟
5月23日清晨5时许(shíxǔ),豫北平原的晨雾还未散尽,卫辉市唐庄镇南社村的蔬菜交易市场已人声鼎沸(rénshēngdǐngfèi)。菜农们拉着一车车刚从地里收获的洋葱、土豆等新鲜蔬菜,在市场电子磅秤前排起(qǐ)长队。
“今天的菜远的发到河北、陕西,近(jìn)的供应新乡和郑州等地。”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个建在村里的蔬菜(shūcài)批发基地,高峰期日出蔬菜超百吨,不止在新乡,在豫北各(gè)蔬菜批发市场都有名。
“蔬菜产业是(shì)俺村的主要产业,村里九成家庭都种蔬菜,人均收入4万元以上。”南社村党支部书记(shūjì)赵春生告诉记者,该村采取集中(jízhōng)连片改耕、规模流转等方式,整合本村及周边(zhōubiān)5个村1.5万余亩土地资源(zīyuán),常年种植30余种时令蔬菜、反季蔬菜,年产蔬菜3500万斤,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,去年村集体收入80万元。
2006年(nián)以前,南社村(cūn)冬种(dōngzhòng)小麦、夏种玉米,是一个传统农业村,由于发展无序,村集体欠了不少外债。那一年,赵春生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,带领种植大户多次到山东、河北等地考察学习(xuéxí),成立了蔬菜合作社,推行选种、育苗、防治、管理、销售“五统一”服务模式,使(shǐ)南社村一跃成为村强民富、乡村振兴的示范村。2022年,南社村被评为(píngwèi)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
“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,要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为(wèi)我们今后发展(fāzhǎn)指明了方向。”赵春生说,去年,在卫辉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,村里投资(tóuzī)600万元建成了配套(pèitào)催芽室、水肥一体化控制室等设施的现代化育苗基地,不仅实现村民种苗自给,还能(néng)向周边多地供苗,农业部门也经常邀请各级农技专家为村民讲授蔬菜种植技术。
“自从我们(wǒmen)村(cūn)开始育苗,村民不用去外地买苗了,不仅方便,价格也便宜得多。”南社村蔬菜育苗基地负责人赵金海介绍,去年基地育苗1000万株左右(zuǒyòu),主要以(yǐ)辣椒、西红柿、南瓜、生菜、白菜、芹菜等蔬菜品种为主。
随着人气越来越旺,南社村(cūn)批发市场“超负荷”运转。按照市里规划,要(yào)在南社村投资(tóuzī)2000万元建一座现代化的蔬菜交易市场(jiāoyìshìchǎng),目前正在筹备中。今年,村里还要投资启动深加工车间建设,规划速冻蔬菜、预制菜配套生产线,助力蔬菜错峰销售(xiāoshòu)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(ràng)菜帮子都变成钱。”赵春生信心满满,“产业链延伸一寸,农民腰包就鼓一寸!”
近年来,卫辉市依托本地蔬菜产业资源优势,通过政策(zhèngcè)扶持、示范带动、技术跟踪服务(gēnzōngfúwù)等措施,逐步形成集(jí)育苗、定植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(tiáo),既丰富了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,鼓起了种植户的“钱袋子”,也有效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赋能乡村产业振兴。
党(dǎng)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(zǒngshūjì)多次到河南视察,对我省“三农”工作寄予殷切期望。
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(zhǔtuō),全省各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积极发展特色(tèsè)富民产业,扎实推进乡村(xiāngcūn)全面振兴,不断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(nóngyè)农村现代化之路,交出了一份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出彩答卷。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(zhàozhènjié) 代娟 通讯员 李娟
5月23日清晨5时许(shíxǔ),豫北平原的晨雾还未散尽,卫辉市唐庄镇南社村的蔬菜交易市场已人声鼎沸(rénshēngdǐngfèi)。菜农们拉着一车车刚从地里收获的洋葱、土豆等新鲜蔬菜,在市场电子磅秤前排起(qǐ)长队。
“今天的菜远的发到河北、陕西,近(jìn)的供应新乡和郑州等地。”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个建在村里的蔬菜(shūcài)批发基地,高峰期日出蔬菜超百吨,不止在新乡,在豫北各(gè)蔬菜批发市场都有名。
“蔬菜产业是(shì)俺村的主要产业,村里九成家庭都种蔬菜,人均收入4万元以上。”南社村党支部书记(shūjì)赵春生告诉记者,该村采取集中(jízhōng)连片改耕、规模流转等方式,整合本村及周边(zhōubiān)5个村1.5万余亩土地资源(zīyuán),常年种植30余种时令蔬菜、反季蔬菜,年产蔬菜3500万斤,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,去年村集体收入80万元。
2006年(nián)以前,南社村(cūn)冬种(dōngzhòng)小麦、夏种玉米,是一个传统农业村,由于发展无序,村集体欠了不少外债。那一年,赵春生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,带领种植大户多次到山东、河北等地考察学习(xuéxí),成立了蔬菜合作社,推行选种、育苗、防治、管理、销售“五统一”服务模式,使(shǐ)南社村一跃成为村强民富、乡村振兴的示范村。2022年,南社村被评为(píngwèi)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
“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,要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为(wèi)我们今后发展(fāzhǎn)指明了方向。”赵春生说,去年,在卫辉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,村里投资(tóuzī)600万元建成了配套(pèitào)催芽室、水肥一体化控制室等设施的现代化育苗基地,不仅实现村民种苗自给,还能(néng)向周边多地供苗,农业部门也经常邀请各级农技专家为村民讲授蔬菜种植技术。
“自从我们(wǒmen)村(cūn)开始育苗,村民不用去外地买苗了,不仅方便,价格也便宜得多。”南社村蔬菜育苗基地负责人赵金海介绍,去年基地育苗1000万株左右(zuǒyòu),主要以(yǐ)辣椒、西红柿、南瓜、生菜、白菜、芹菜等蔬菜品种为主。
随着人气越来越旺,南社村(cūn)批发市场“超负荷”运转。按照市里规划,要(yào)在南社村投资(tóuzī)2000万元建一座现代化的蔬菜交易市场(jiāoyìshìchǎng),目前正在筹备中。今年,村里还要投资启动深加工车间建设,规划速冻蔬菜、预制菜配套生产线,助力蔬菜错峰销售(xiāoshòu)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(ràng)菜帮子都变成钱。”赵春生信心满满,“产业链延伸一寸,农民腰包就鼓一寸!”
近年来,卫辉市依托本地蔬菜产业资源优势,通过政策(zhèngcè)扶持、示范带动、技术跟踪服务(gēnzōngfúwù)等措施,逐步形成集(jí)育苗、定植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(tiáo),既丰富了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,鼓起了种植户的“钱袋子”,也有效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赋能乡村产业振兴。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